pg电子最新网站入口一位香港青年在广州打造“世界咖啡地图”
“下班就是下班,老板找你,不用理他。但我现在是老板了,感觉自己每天24小时都在上班。”C stands for咖啡主理人Steven史提芬说着一口正宗的“港普”,调侃道自己的创业状态。
来自香港的史提芬中大外语专业毕业后北漂爱上精品咖啡文化,随后他决定回港成为咖啡品牌公司的“打工人”,从零开始学习。在咖啡行业沉淀四年后,2021年,他北上广州创立了自己的咖啡店。
“最好的咖啡其实是你喜欢的咖啡。”这是史提芬坚持的“咖啡信条”。他通过引进世界各地风味多元的咖啡豆,为顾客“量身定制”手冲咖啡。这位大湾区青年描绘“世界咖啡地图”的创业多巴胺,正随着咖啡的香气持续释放。
在时尚品牌公司从事公关的他,业余时间接触到咖啡便“一发不可收拾”,喧闹且繁忙的生活中静静观赏一杯咖啡的冲煮过程使他沉浸其中。他决定辞职,返港零基础开始学做咖啡,并发挥其外语优势,与世界各地的咖啡烘焙商打交道。
四年时间,这位咖啡小白晋升为知名咖啡品牌的资深经理,除了日益精进的咖啡技术,史提芬还系统学习了关于咖啡的材料管理、品牌营运等内容。在遇到职业发展瓶颈之时,史提芬萌生了咖啡创业的想法。
但在寸土寸金、快节奏的香港,创业成本相对较高,咖啡市场较为饱和。如何以相对低的成本开一家有特色的咖啡店?此时,与女朋友分隔两地的史提芬想到了一个最佳的答案——北上广州创业。
广州市越秀区东华西路182号,是史提芬创业的起点。在当时“早C晚A”(日咖夜酒)风潮盛起之时,史提芬与酒吧合作租下“半个店铺”,在白天做起了咖啡,由此节省了一笔不小的租金费用。
通过近一年对于广州咖啡市场的摸索,史提芬决定独立门户,选择在广州天河区繁华闹市中的一个居民社区里经营他的咖啡店2.0。
史提芬在从世界各地引进的咖啡豆中选出了1/3的包装袋陈列在店内,描绘“世界咖啡地图”。
“近20万元的起步资金,其中一半是机器的成本,因为这是能让客户获得更好咖啡体验的根本所在。”史提芬笑言,选择一个相对低的投入成本开咖啡店是因为没那么多钱。“我们选址在市中心的居民区里,租金上就节省了三分之一。在装修上,我们选择了相对简约的风格,想给客户更舒适的体验。”史提芬表示,在对创业成本的把控上,创业者应明确自己的重点是什么,遇到非必需的开支,就果断“say no”。
“看网上那些说5万元就能开咖啡店的,几乎是骗人的噱头。我在行业里这些年,大体摸清开店基础成本有多少,相对能保障品质稳定的一套咖啡制作设备都要近10万元。有时候客人和我说想开咖啡店,我说你想清楚先,拿这笔钱出去旅游玩一下可能更开心。”史提芬说道。
凭借对于咖啡创业的清晰认知,史提芬的咖啡店保持着每年近30%的效益增长,其个人的月收入也在两万至三万元浮动。可以说,史提芬以相对小的成本达到了理想的收益。
5.8米长的吧台、满墙来自世界各地的咖啡豆包装陈列、温馨的暖光搭配白色调为主的装修设计……史提芬2.0的咖啡店正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手冲服务,绘就“世界咖啡地图”。
让客户感受到世界不同地方的咖啡豆风味,是史提芬对于这间社区咖啡店的经营思路,也是他充分发挥自身外语优势做出的别具一格的选择。通过在香港咖啡行业沉淀积累下的人脉资源,史提芬的咖啡触角伸向了更多海外的烘焙商。
在C stands for咖啡店季度更新的豆单上,有来自加拿大、日本、瑞士、丹麦、挪威等地的咖啡豆,根据豆子的稀缺性,售价为40元至上百元不等。史提芬介绍,因为是以社区咖啡店和手冲咖啡为主的定位,门店的翻台率相对低,日出杯量维持在工作日50杯、节假日70至80杯。
海外烘焙商链接的丰富程度注定带来成本的提升,但史提芬通过对国际物流成本的把控,以及“把咖啡知识注入咖啡体验里”的方式,吸引了不少咖啡爱好者慕名前来消费。
“来店里喝手冲的很多是咖啡小白,多是大学生群体。他们在这里喝到喜欢的味道后,会进一步在网上搜集咖啡豆的资料,我们只是帮他们打开了这扇门。”史提芬介绍,每次收到新的咖啡豆,他会与咖啡师一起熟悉其背景资料,不断测试风味并将味蕾感受记录在册,以筛选最佳风味的咖啡豆、确定最佳的冲煮方法,连同咖啡科普“干货”一起输出给消费者。
91度、225克的水,分四段以每秒3克的速度注入15克且研磨度相对粗的咖啡粉中,这是史提芬通过不断积累尝试最终选定的常规手冲方案,“我要确保从我们店不同咖啡师手中冲出的咖啡风味是一样的,客人可以喝到一杯很平衡的咖啡。”
为了满足客人对咖啡的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