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最新网站入口【视频】岭南文史|传奇林东海:奔光明两岸一心盼团圆矢志不渝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
75年前,他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以台湾籍军人代表的身份为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献旗,并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之后,他连任八届广东省政协委员,还曾出任第八届广东省政协副主席;他亲历过1949年从香港护送进步人士北上参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惊天大转移”,也上过抗美援朝战场,还当过中大教师……
在历史洪流裹挟下,他始终激情向前,坚定信仰,不惧艰险,毕生致力于祖国的统一大业和多党合作事业。
2024年国庆前夕,羊城晚报记者随广东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的同志,专程前去探访林东海老人。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老人特意佩戴上三枚珍贵的勋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这位老人来自台湾,原名陈昭德,后来改名林东海,身为一位特殊的历史见证人,他注定与众不同。
探望当天,林老刚病愈出院回家,虽行动不便,精神状态却不错,一早已衣着整齐,安静地坐在客厅沙发上等候。林家客厅不大,收拾得干净整齐,林老和女儿林虹热情地接待了记者一行。
老人虽然语音含混,仍坚持轻声说出了自己对祖国的祝福:“我爱我的祖国,祝愿祖国繁荣昌盛,统一大业早日实现!”
记者与林虹聊起林老过往的经历,林老一直安静地听着,并不插话,但如果女儿对哪个年份不确定时,他会立刻补充。林老依然能清晰地记得自己的入党时间是1949年3月1日,能准确地说出当年参与护送行动时一起北上的同行人的名字,甚至还记得当年一同来广州的3位战友的名字……
林虹给我们展示了不少林老当年的旧照片,在一张开国大典的老照片上,我们一眼就认出了站在毛主席身后,那个高大帅气的军人,正是林老。老人手持这张老照片与我们合影留念,眼神中满是自豪。
直到说起他自18岁时离开台湾,经香港到内地,自此再没有回过老家,谈话的气氛才略有些低沉。林老这一路走来,承载着我们无法想象的、对团聚的渴望。
1929年9月1日,陈昭德出生在中国台湾彰化县鹿港镇。当时台湾地区还被日本帝国主义统治,陈昭德幼时接受的是殖民教育,除了台湾本地的闽南语和自幼儿园就学会的日语,他一句普通话都不会说。
但陈昭德却从小就认得祖先墓碑上刻着的“南邑”二字,还有家中祖先牌位两旁挂的灯笼上的“颍川”字样。他说:“家里有族谱,我们的祖先应该是从河南迁至福建南安再到台湾的。我从小就知道,自己的祖先是从大陆来的。”
陈昭德说,台湾人民在近代被日本殖民统治了50年,当地人几乎是“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时,当地人都非常高兴,烧香祭祖。当时有人用竹子搭起一座凯旋楼,上面写着四个大字‘还我河山’,到现在我印象还很深刻。”
1947年2月28日,台湾爆发“二·二八”起义。这是一场台湾当地群众反对当局专制统治、要求民主自治的群众运动。起义爆发后,革命浪潮波及整个台湾,陈昭德也与同学去参加了在台中戏院召开的宣传“二·二八”起义的“市民大会”。
陈昭德回忆道,其中有一场演讲格外激动人心,演讲者名叫谢雪红,他心中由此燃起反对腐败的当局统治的革命之火。不久,他参加了谢雪红组织的,甚至拿起武器去攻打军队驻地。
但这场起义以失败告终,为逃避当局的迫害,陈昭德只好在家人帮助下,从台湾辗转去往香港。
在香港,他意外与谢雪红重逢,才知道她就是“二·二八”起义领导人之一,当时正与杨克煌等人在筹建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以下简称“台盟”)。在她的引荐下,陈昭德与另外3位年轻人一起到香港达德学院插班学习。
达德学院是中国与派以及爱国人士密切合作开办的一所革命大学,当时郭沫若、李济深、沈钧儒、柳亚子、茅盾等一批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都在该学院任教。
学院的办学条件虽然简陋,但探讨革命真理的学习气氛很浓郁,陈昭德在这里接触到不少进步人士,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大众哲学》《社会发展史》和的《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进步著作,也与杨克煌、苏新、周明等地下党员相识。
陈昭德对祖国大陆、对解放区产生了强烈向往,1948年1月,他加入了刚组建两个月的台盟组织。
1948年4月30日,由同志亲自改定的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史称“五一口号”)发布,诚邀“各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