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最新网站入口沙发大亨黄敏利:“坐”出来的财富
最新一期福布斯亚洲版封面人物,是一位来自中国的家具大亨——49岁的敏华控股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黄敏利。
凭着舒适的沙发等产品,他的敏华控股已经在中国开设了1000家特许经营零售店,营收今年将超过7亿美元,并计划在2015年底前再开500家店。尽管市场整体波澜不惊,但这家香港上市公司的股价在去年翻了一番,黄敏利本人也由此跻身全球亿万富豪之列。
随着平板电视逐步替换掉传统的电视机,智能电视已成全球潮流,人们停留在客厅的时间变长,客厅的空间也变得更大,因而客厅家具市场也就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不过,这一切,是少时的黄敏利无法想象的。
1980年,年仅15岁的黄敏利从福建来到香港,在工厂做工人,每日薪水不足4美元。在接下来的12年里,他一路成为了电子和纺织工厂的经理。对于他这种年轻人来说,这算是很不错的一个职位了,让他有能力在香港这个当时最糟糕之一的房地产市场中购买了一套备用的公寓。不过对他而言,这还不够。
由于内地改革开放,香港很多工厂纷纷转战内地。作为经理,黄敏利当时有两种选择:一是跟随大队北上,继续从事工厂管理,二是自立门户,独自创业。黄敏利选择了后者。
1992年,他将那套公寓出售,赚得了12万美元,用这些钱在对岸的深圳经济特区投资了一家工厂。黄敏利选择了家具业,因为该行业不需要投入太多资金,且市场对沙发销售有潜在需求。
黄敏利回忆那段“亚洲四小龙”的日子时说:“当时不需要大工厂,产品也不复杂,而且在香港也容易找到客户。”那个时期对家居用品供应商来说可谓是好日子。他同时也在香港著名的大型商贸展上寻找海外客户。
从数十年前行销酸枝家具,到今天软绵绵的沙发,黄敏利调整拳头产品基于这样一个认识:经济日渐繁荣,人们收入也不断增长,打工仔从早到晚奔波劳碌,一般人在实现“有瓦遮头”的目标后,必然会期望回到家也能舒舒服服地窝在沙发上缓解一天的劳累。于是,敏华推出了“头等舱沙发”这一产品,让消费者更想回家。
让黄敏利尤为骄傲的是他的海绵胶垫。敏华公司在惠州的工厂有一面墙,墙上全是不同密度的泡沫样品,给参观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每款躺椅沙发生产之前,先要进行机器测试,模拟相当于使用72年的情况对躺椅进行戳和捅,以确保椅子仍然能够稳固。许多面料都是由国内供应,而且敏华公司正使用一种人造的“leath-aire”面料,其成本只有公司在全球购买的传统皮革的50%。黄敏利表示,成本降低将有助于公司推动针对精打细算的消费者的销售。
黄敏利以飞往欧洲的例子来说明自家产品的超值:“去欧洲买一张机票,如果坐经济舱,票价约5000元;若希望舒适一点,坐头等舱,来回就要万余元。虽然敏华的沙发,售价在3000多元至万余元不等,但同样可给予头等客舱的享受,即使消费者不去欧洲,也能感受头等客舱的舒适。”
事实证明黄敏利的策略是成功的。当年只有3名员工的敏华,早在2005年便已赴新加坡上市,将募得的逾两亿港元用于其惠州大亚湾的敏华控股家具工业园的一二期施工。2009年,敏华从新加坡证交所退市,2010年转回香港上市。
敏华从新加坡退市时,市值仅为1.532亿新元(约8.5亿港元)。然而,在半年后敏华在香港上市的时候,每股发行价6.8港元,上市融资16.39亿港元,首日市值约64.87亿港元,其市值暴涨逾7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敏华在新加坡的价值被低估。而2月7日,敏华的市值已超135亿港元。
大量资金的注入,为敏华在国内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动力。根据行业杂志《今日家具》(FurnitureToday)的数据,敏华控股有限公司在美国市场——公司最大的市场——的销售额在2012年增长了19%,超过了其他十大家具供应商。敏华控股有限公司已经在美国市场争取到梅西百货(Macy’s)这些大型零售商,公司可以将整柜货物直接发送到这些零售商的仓库。这个方法节约了大量的运输成本,也降低了库存风险。
在过去一年里,敏华的全球大客户数量仍在不断增加,其中包括澳大利亚的哈维诺曼公司(HarveyNorman)和欧洲的DFS公司。2014年,公司计划与美国仓储式商店巨头好市多公司(Costco)合作,借此谋求突破。
与美国相比,中国市场的销售在不断发展,但其模式迥异。在美国,大型零售商在家具行业内占主导地位——其影响力之大,以至于制造商常常必须以连锁店的品牌名称来进行销售——但中国的家具市场则相当分散,而且没有什么差异;宜家是少有的著名品牌,算是一个例外。
所以黄敏利一直在开设加盟零售店——截至目前已经有1000家门。